今天,我想以“企业的自我革新—从京瓷新产品开发谈起”为题,来阐述为了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发展,不断进行自我变革有多么重要。
01、企业要有能够孕育“革新”的风气
我们企业经营者,不管属于什么行业,都始终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。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,技术革新日新月异,在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,我们一刻也不能马虎松气,不能安于现状。
回顾京瓷从中小企业到中坚企业、再到大企业的发展轨迹,就可以明白,京瓷的历史就是一部否定现状,面向未来,不断反复进行自我革新的历史。而这种革新的基本内容,就是向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、困难的事业进行挑战,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划时代的产品。
所谓划时代的产品,不是说社会已经有了这样的需求,不是说知道有了既存的市场才去提供这种产品。即使社会还没有这种需求,通过革新性的技术开发,去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,开拓出崭新的市场。
企业的自我革新也是一样。企业要寻求变革,要推进引领时代潮流的事业,决不能在过去的延长线上依赖过去的经验,必须与过去诀别,展开自由奔放的想象。
另一方面,引领世界潮流的欧美企业,他们不是一味收集现成数据和相关技术,而是“应该创造这么一个理想的东西”,就是先创造“概念”,然后,再思考为了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,需要哪些相关的技术。
在可以自由想象、畅所欲言的会议上,有人提出“想做这样一个新东西”。这时候,其他参会者就会指责他,批评他的想法是多么荒谬。他们会驳斥说:“从我们公司具备的技术以及技术队伍的体制来看,你的提议毫无价值,根本不可能实现”。结果新想法、新建议就遭到扼杀。很遗憾,现在就存在着这样的风气,总是否定所谓“异端的发想”。
在诸位塾生企业里如果也存在这种风气的话,你们一定要努力去消除。无论是在开发崭新技术的时候,还是企业本身为了适应新时代而进行自我革新的时候,都要允许所谓“异端的发想”,而且要主动听取,积极采纳,要形成这样的公司风气。
2、养成不断开发新产品、开拓新事业的习性
创新型企业要从零开始创立新事业,为了谋求与现存企业和事业之间的差别化,那么,理所当然,它就要开发出革新性的产品或服务。如果创新型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并成长发展,那么,它就必须持续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。
京瓷从创业初期开始,就必须向新产品、向未知的领域进行挑战,这是宿命。而且,不挑战新事物,公司就无法生存,全体员工都具备这样的危机感。这不是“能”还是“不能”的问题。必须不断发挥独创性,这是市场必然的要求,凡是中小企业都一样。
一般来说,公司必须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彻底,必须磨练这方面的技术。所谓“选择与集中”,就是要选择自己的强项,把力量集中在发挥特长这一方面,否则就会失败。
的确,这是真理。我也一直向部下强调,要尽可能用自己的“绝活”一决胜负。但京瓷的情况是,只靠我们拿手的绝活,只靠单品生产,企业还是难以为继,我们一开始就有这种深刻的危机感。基于这种危机感,我们千方百计开发成功,并让它事业化的,就是这个硼硅酸烧结玻璃产品。
从那以后,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、开拓新事业成了京瓷的习性。作为遗传基因,我认为这已经植入了京瓷员工的心中。
3、用纯粹的心灵在认真忘我工作中发现新事业
京瓷为什么能够开发出卓越的半导体多层封装呢?从根本上来讲,当客户提出:“这样的东西你们能做吗?”这时候,用客户描述的概念为基础,在拼命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灵感,这种灵感是成功的契机。“这样试试,那样试试”,在反复试验试错的过程中,把灵感变成了事实。
刚开始的时候,只是一个创意,是只靠自己似乎根本无法实现的创意。当时,多层封装这个概念是没有的,所以全世界都认为,这样的东西根本做不出来。有人向我们提出了这个梦幻般的提案,在反复思考中来了灵感,无论如何也要把灵感变为现实,不断地拼命地努力,其结果,半导体多层封装这一崭新的产品诞生了。
回想起来,那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意,同时,也是一个引领潮流的划时代的产品。不难想象,市场需求非常巨大。我判断“这行!”于是就在鹿儿岛县的川内市建造了大批量生产的工厂。开始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辛苦,但后来作为半导体多层封装的生产据点,川内工厂发展非常顺利,一直到今天,这个半导体陶瓷封装作为一个骨干事业,给京瓷的收益不断做出贡献。
席卷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这个陶瓷多层封装的开发成功,带来了京瓷的高速发展。而且在这之后,京瓷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,接二连三地在电子零部件的开发和事业的多元化方面大踏步前进。在股票上市的同时,股价达到了日本第一。京瓷无可争议地成了日本有代表性的电子零部件厂家。
事业的拓展如此迅速强劲,当时就有不少人问我:“你为什么有那样的先见之明?”还有人夸奖我:“你总能看清时代的潮流,接二连三打出绝招”。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,不是特别的天才,不可能正确地预测未来。
对于公司的将来抱有深刻的危机感,在拼命经营的过程中,就能感觉到新的市场,感觉到时代的要求,如此而已。这就好比在用纯粹的心灵认真忘我工作的过程中,神灵伸出了援助之手,神灵告诉我:“这里有市场”、“应该进入那个事业”。我就是这么想的。
4、把“不可能”丢到九霄云外
就是说,开发团队的领导人自己在开发的同时,却认为开发不可能成功。不相信开发可以成功,也不相信从事开发工作的自己这个人。我认为,在这种状态下,成功不会再现,批量生产无法实现,事业无法成立。于是我就下了决断。
更换了研究小组的领导人,变成了相信“能够成功”的团队,其结果是,花费10年没能成功的开发项目,仅仅半年不到就成功了。全世界首次非晶硅感光磁鼓的开发就这样成功了。
京瓷的打印机因为装上了这种寿命极长的感光磁鼓,不仅经济耐用,而且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,因此这一事业大幅扩展。而且这一评价传遍全球,全世界都知道了京瓷的打印机经济实惠,性能优良。
后来这一打印机部门与原三田工业合并,成为现在的京瓷的办公信息系统,在京瓷的整个经营中表现出色。而且由于这个信息设备部门的存在,京瓷从零部件、辅助设备到整机生产,成长为综合性电子厂家,实现了进一步的成长发展。
以上,我以非晶硅感光磁鼓的开发为例,阐述了为了克服障碍,把新产品开发引向成功,实现企业变革,重要的是要相信成功,把所谓的“不可能”丢到九霄云外。
5、挑战革新性事物要具备相信成功的纯粹的心灵
在每个研究开发项目上,或在事业开展上,都一样。是否具备相信成功的纯粹的心灵,决定了事业的成败。
关于“纯粹的心灵”所具备的巨大的力量,古印度的梵文中有这样的格言:“伟大人物的行动之所以成功,与其说是因为成功的手段,不如说是因为他心灵的纯粹”。
所谓纯粹的心灵,换句话说,就是行事的动机纯粹,没有私心。为了伙伴,为了员工的幸福,为了公司的未来,只要从这种纯粹的、美好的心灵出发开展事业,哪怕技术、资金、人才等等“手段”不足,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。
即使谁都认为“那么困难的事情,根本不可能实现”的领域,如果是具备纯粹的、美好的心灵的人去干,很容易就能把困难克服。
关于这一点,英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詹姆斯·爱伦(James Allen)在他的著作《原因与结果的法则》一书中有以下的论述:
“眼前的目标也好,人生的目的也好,比起心地肮脏的人,心灵纯粹的人往往非常容易就能达成。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,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,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。”
詹姆斯·爱伦就是这么说的。回顾我自己的人生,无论是京瓷事业的成长发展也好,进军第二电电也好,还是日本航空的重建也好,无非都是纯粹的心灵引导的结果。
开发新产品也好,进入新市场也好,或者踏入完全不同的领域也好,只要以纯粹的、美好的心灵为基础,就决无任何恐惧。因为在纯粹的心灵中秘藏着超越任何障碍、战胜任何困难的强大的力量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在企业里孕育革新的原动力乃是经营者自己的一颗心。提升心性,把它变得纯粹而美丽,这就是孕育创造的源泉。
因此,各位提高心性,创造出新的事业,不断给社会提供新的价值,企业才能为社会所需要,才能长期生存下去。
6、盛和塾是拥有纯粹心灵者聚集切磋琢磨的场所
俗话说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“近朱者赤”。聚集在盛和塾的各位朋友,原本就是为纯粹的心灵所吸引,原本就是因为灵魂与灵魂产生共鸣的心灵之友。入塾以后,在不知不觉中,受到感化,心灵不断净化,变得更加纯洁和美丽。
盛和塾的塾生都是企业经营者,其影响不仅停留在你们个人身上。把这样的思想传播到几十名、几百名员工当中,让他们的心灵也能升华,变得更加纯粹。也就是说,这种影响力通过众多塾生传递到地区社会,乃至整个国家。不,传递到全世界,为世界变得更好而助上一臂之力。
盛和塾的活动,不仅对改善企业经营有效,而且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,可以成为改革社会、把社会变得更好的一个善举。我认为,只要盛和塾继续存在,这个宗旨就不会改变。
从1983年的盛友塾开始,盛和塾的活动开展以来,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,我义务地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,共同进步。现在我深刻地感受到,这件事对于塾生们心灵的净化,对于企业员工心灵的净化,乃至对于社会的净化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这对于现在的我而言,是最高兴的事情。
这样卓越的集团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吧。具备纯粹心灵的经营者超过一万人集在一起,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团体也毫不过分吧。
我今年已经85岁了,也经常感觉到疲劳,但是,为了这个卓越的团体,为了真挚学习的塾生,为了塾生企业的员工,今后只要体力许可,我将不惜粉身碎骨,继续致力于盛和塾的活动。
希望聚集在盛和塾的各位塾生,不但要理解在盛和塾学习的内容,而且要通过实践,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加优秀,让更多员工获得幸福,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谨以上面的祈望结束我今天的讲话。
谢谢大家静听。
(第十届盛和塾企业经营报告会,稻盛和夫演讲视频节选)